建筑师: 米思建筑
面积: 11224 m²
项目年份: 2023
摄影师: 孙海霆, 吕晓斌, 存在建筑-建筑摄影

  • 设计团队: 吴子夜、周苏宁、殷浩然、沈任娇、彭彬、杨科、唐涛、朱道远
  • 实习生: 张苏璇、董博、李姝怡
  • 景观及规划设计: 吴子夜、沈任娇、殷浩然、彭彬
  • 结构顾问: 上海源规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
  • 灯光顾问: 麓米照明设计(上海)有限公司(F16号红色清水混凝土楼)
  • 建筑施工图设计: 南京兴华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标识设计: 南京拾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  • 施工团队(建筑): 南京千才建设工程有限公司
  • 施工团队(景观): 南京恒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
  • 施工团队(F16号红色清水混凝土楼): 倍砼堡BETONBAU上海可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  • 景观施工图设计: 南京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
  • 委托方: 南京工程机械厂有限公司
  • City: 南京

  •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建筑图, 视窗, 城市

     
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位于城北红山西麓,紧邻南京火车站。厂区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,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产业变迁,生产功能逐步外迁,原始厂区逐渐闲置。2006年前后,厂区曾经历一次改造,以创意产业园之名重新营业,却没能重现活力。
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建筑图, 视窗, 砖, 表皮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建筑图, 视窗

    经历改造的厂区被新建墙体、面砖铺贴、粉刷修饰掩藏了曾经工业记忆的痕迹,近二十年来,红山茂密的植被逐步向厂区蔓延,进一步包裹住建筑的真相,被自然侵蚀的厂区成为城市与山林的边缘地带,被人们遗忘,被城市遗忘。
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建筑图, 视窗, 砖, 表皮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建筑图, 表皮

    2020年底,业主委托米思对厂区进行改造更新,希望使其成为以办公为主体的复合型新兴园区。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厂区记忆,恢复园区活力。在保留已有自然树木的前提下,展露建筑中历史的痕迹,并重新回归城市。
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建筑图, 视窗, 表皮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建筑图, 视窗, 砖

    设计提取原有厂区建筑群中最重要的特征——红砖清水墙面,以一种看似严肃却又轻松的方式重塑园区——一片位于“红山”脚下,带着某些特定“红色记忆”的“红色”建筑。材料的特征和共性成为统一园区并重新唤醒记忆的关键。

     
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建筑图, 砖, 表皮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建筑图, 表皮

     

     

    红砖、红色清水混凝土、红色水磨石、红色面砖,用各种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红色材料,代表不同年代的建造方式和构造方法,强化“红色”特征。改造更新完成后的园区以完整清晰的特点,回应长久以来城市角色的缺失,以熟悉又陌生的方式重塑园区所在片区,乃至整个城市对厂区的记忆。
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建筑图, 表皮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建筑图, 砖, 表皮

    在重塑园区共性特征之后,突出每栋建筑的特点,建立与自然的关系是设计接下来的重心所在。景观墙体的设置和空间节奏的变化是设计的切入点。低矮的院墙结合现场植被进行设置,将公共与个体空间分离,它消弭了场地的高差变化,填充了建筑之间的空隙,在场地完整性的前提下给予每一栋建筑独有的自由空间。
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室内图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建筑图, 表皮

    完整厚重的墙体引导和逐步打开的室内空间是进一步体验的重点,每一栋建筑均设置一个向周边的山体或自然延伸的窗口。当使用者进入建筑后,原有的强烈且厚重的红色体验逐步消失,自然扑面而来。
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室内图
   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/ 米思建筑 - 室内图, 梁

    最终园区以一种远观、靠近、进入的节奏展开空间和场地的对话,建筑成为一种连接器,它通过空间、材料的变化,与城市、建筑遗存、自然形成不同层面的对话和表达,一种连接城市——历史——自然的体验方式由此而生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• 来源:本文转载自网络

    我们重在分享,尊重原创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